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唇炎 >> 唇炎的治疗

慢性唇炎的病因与中医治疗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9-20 19:33:26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慢性唇炎中医称之“慢唇风”。慢性唇炎是一种以口唇干燥、皲裂、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粘膜病,大多发生于下唇。进入春季,风干气躁,杨柳絮随处可见,每到这个季节很多人就发现口唇干裂,甚至出血的情况增多,其实这就是慢性唇炎的表现。

  慢性唇炎的病因与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唇炎主要是由于脾胃湿热内蕴,郁久化火,复感外邪,风火相搏,上熏于唇;或火热炽盛,日久伤阴,阴虚血燥风盛,唇肤失养而成。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唇部肿胀、潮红,微痒灼热,口干欲饮者属于“风火上熏型”;唇部肿胀稍红,有渗液,表面或有污褐色痂皮,疼痛,伴有胸腹闷胀,不思饮食,小便黄赤者为“脾胃湿热型”;唇部痂皮,鳞屑,皲裂,干燥,灼热火烧感者属“阴虚燥热型”。

  其临床表现为多型性损害,有干燥、皲裂、糜烂、水疱、渗液、结痂或脱屑。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为外界刺激因素引起。而中医认为禀性不耐,湿热内蕴,复感风邪,致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是本病的病因。其中“湿”是主因。湿热为病尚可灼耗阴血津液,致阴津亏损、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因湿性粘滞,故病多迁延难愈,病久邪深而风毒凝聚。故在辨证治疗时分为湿热型、血虚风燥型及风毒凝聚型。

  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柴胡疏肝泄热以助清利肝经湿热,泽泻健脾渗湿,佐以生地黄、当归养血益阴。血虚风燥型治以清痒汤加减,当归、生地黄、何首乌补血养阴,黄芪补气以生血,白蒺藜、荆芥、防风、苦参祛风燥湿,蝉蜕疏散风热,白僵蚕解毒、性温能燥湿,诸药皆能止痒,赤芍、川芎凉血搜风。风毒凝聚型治以全虫方加减,全蝎熄风,解毒散结,配皂角刺、蒺藜则增加解毒祛风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苦参燥湿止痒,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炒槐花疏风凉血、解毒。在辨证治疗时结合病损粘膜下注射皮质激素,外涂金霉素甘油抗炎护肤,由于皮质激素对各种原因(物理、化学、生物、免疫)引起的炎症都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延缓肉芽组织生成、促使愈合,从而取得了预期的疗效。4例无效病例中都有揭剥鲜屑,搔抓唇部习惯及嗜食辛辣油腻之品。其中3例为风毒凝聚型,笔者曾注意到有血瘀之征,拟在以后的治疗中增加行气活血祛瘀之品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慢性唇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脾胃积热者宜驱风润燥,常用方如凉膈青脾饮。

  方子:防风 荆芥 黄芩 山栀 薄荷 赤芍 连翘 鲜生地 甘草 灯芯草适量

  2.栀子12g 黄芩12g 丹皮12g 茯苓12g 白术12g 苍术12g 茵陈12g 泽泻12g 麦冬12g 生地12g 野菊15g 甘草6g

  制剂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3.疏通经络、清热解毒

  通过中医药物理治疗能够快速抑制和杀死巨细胞病毒和口腔疾病病毒,控制消除体内的致病因子和有害毒素。具有润肠通便、去火排毒、消炎止痛、抑制和杀死病菌、排毒、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及白细胞通透性等功效,标本兼治,不易复发。

  4.调节功能免疫平衡

  口腔疾病是由于人体免疫力失衡、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调节五脏正常生理功能,彻底改变生理的不平衡,从根本上抑制口腔病菌的滋生,有效祛除病毒,使口腔健康能够保持长久不易复发。

  5.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能力

  除了药物治疗外,在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接触过敏物,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风吹、日晒等外界刺激,以祛除各种致病因素。不要养成舔唇习惯。日常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适当加入清润之品如沙参、玉竹、雪耳、雪蛤之类。可适当口服补充维生素B族。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之品以及鱼、虾、蟹、牛肉及火锅等亦不宜吃。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