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红斑 >>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小腿的急性炎性皮下结节。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以春秋季多见。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尚未明确。患者多伴有风湿病、结核病或白塞氏综合征等病,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症状
  结节性红斑的致病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最早报道为链球菌感染,观察发现;结节性红斑在症状发生之前,约有80%以上的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50%左右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一般在感染三周内发病。药物因素也可引起本病,过去一直认为磺胺,溴剂和碘剂均有可能致病,近年来发现口服避孕药物也可引发本病。中医则认为,素禀血热内蕴之体,或过食辛辣炙热,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凝滞血脉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而成结或脾虚湿盛,阳气不足,腠理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人,流注经络而成结节。
  结节性红斑以双胫对称发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结节为主要症状。发病之初多有发热及关节痛.皮损常突然发生,小若梅李,大似红枣,少则数个,多达数十。对称出生,绕胚而发,尤以胫前居多。如瓜藤所缠,微隆皮面,皮肤紧绷周围肿胀,触之灼热而疼痛。其色由鲜红渐为紫红最后变为黄色,自行消退。结节可持续数天或数周,缓慢消退,多无溃疡,不会留疤痕,但可反复发生。少数侵及大腿,上臂伸侧,面颊,但一般结节小而浅。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方法
  全身治疗
  (1)寻找病因,予以相应治疗。急性期可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寒及强劳动。有明显感染灶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2)疼痛较著者,可口服止痛药,或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mg,每天3次;布洛芬每次200mg,每天3次。严重者,给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强地松)30~40mg/d,或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lml肌注,3周1次,可迅速控制病情。另外,可用10%碘化钾合剂10ml,每天3次,服2~4周。该法安全有效,但应注意长期应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病情顽固者,可应用羟氮喹200mg,每天2次;氨苯砜(DDS)50mg,每天2次,也可服中药雷公藤片或昆明山海素片。全身治疗也可用紫外线、蜡疗,透热或音频电疗。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痛。外用鱼硼软膏,10%樟脑软膏敷包扎或75%酒精局部湿敷,另外外涂皮质激素软膏,有止痛作用。也可皮损内注射去炎松混悬液约0.3ml加2%普鲁卡因溶液中注射,对结节持续剧烈疼痛者有明显作用。
  结节性红斑的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
  2.组织病理检查
  病变主要为脂肪间隔脂膜炎,脂肪间隔内小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中粒细胞性侵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壁增厚、官腔闭塞。晚期显示脂肪间隔纤维化增厚。
  疾病诊断
  根据发生于小腿伸侧的结节、红斑、疼痛及压痛,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须与硬红斑鉴别,后者起病缓慢,好发于小腿屈侧,一般数目少,结节可相互融合形成斑块、可破溃,组织病理表现为小叶性脂膜炎,可有结核性或结核样肉芽肿侵润。
  本病尚需与脂膜炎鉴别:脂膜炎主要位于胸、腹、股、臀,成团出现,消失后留有局部萎缩和碟形凹陷,每次发作均有发热,病理改变为脂肪间隔内小血管炎及炎性细胞浸润。
  其他系统性疾病伴有的结节性红斑如贝赫切特病、结节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除皮肤结节红斑外,尚有其他部位损害。

最新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