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性皮肤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9-21 16:00:4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又称液化性皮肤结核,是结核杆菌所致的、最常见的皮肤结核病变之一。常伴有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淋巴结结核、骨和关节结核最多见。好发于颈部,腋下、上胸部、腹股沟等处,原发性的瘰疬性皮肤结核病,又称结核性树胶状样肿,由血源性播散而来,结节常位于四肢,不与腺体、骨或其他组织相连接。病变特点是:初起表现为无痛性结节,逐渐发展形成溃疡或瘘管,有稀薄脓液排出,该病病程缓慢,可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感染。它继发于自身的淋巴结核或骨,关节结核,结核杆菌由感染病灶直接扩展,或经血行,淋巴管蔓延至皮肤组织引起皮肤结核。那么瘰疬性皮肤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结核杆菌初次侵入机体后,被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但由于巨噬细胞未被激活,溶菌力弱,使细胞内的病菌不能被消灭并继续繁殖,而引起细胞浸润,形成慢性肉芽肿,同时细菌抗原分别刺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了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因细菌多潜藏于细胞内,故体液免疫作用不强,当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与结核杆菌或含有结核杆菌的吞噬细胞接触时,便释放出一系列免疫效应因子,吸引并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溶菌作用,使它们本身转化为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在组织形态上形成结节。

  所以在组织病理上,早期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有淋巴细胞浸润,并可找到结核杆菌,损害较成熟时,可见结核性肉芽肿改变,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外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绕以坚实的结缔组织,病灶处胶原和弹性纤维皆毁坏,较少见到血管和淋巴管,但在边缘处可见有许多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表皮初起时无变化,以后出现继发性萎缩。

  表皮棘层肥厚,细胞水肿,可有空泡形成;基底层内色素增加;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可见结核性浸润或结核样浸润,可查到结核杆菌,表皮及真皮上部常破溃形成溃疡。损害较成熟时,可见结核性肉芽肿改变,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外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绕以坚实的结缔组织。病灶处胶原和弹性纤维皆毁坏,较少见到血管和淋巴管,但在边缘处可见有许多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如有继发感染,真皮上部常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有脓疡形成,并可查到化脓球菌。愈合时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而形成瘢痕。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瘰疬性皮肤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是什么了,在也不会对自己的病情感到迷茫了,患者对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多注意防护对病情的康复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瘰疬性皮肤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瘰疬性皮肤结核好发于颈部,其次是腋下、腹股沟和上胸部等处。

  1.皮下无痛性结节?初起为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边界清楚、质硬、无痛,可自由活动,结节患面皮肤正常。

  2.结节粘连,干酪样坏死?数月后结节增多、增大,与皮肤粘连,呈深红色,并逐渐软化产生干酪样坏死。

  3.溃疡及瘘管形成?结节穿破、溃烂后,干酪样物质和稀薄脓液排出,形成溃疡。溃疡底大、口小,为狭长形或椭圆形,基底部不平,呈苍白色,有松弛的、柔软或微带坚实的肉芽组织。其上之痂常薄而具韧性,呈红色或褐色。其边缘为潜行性,常不变色,有时因瘘管内脓袋膨胀而变成红色或紫色

  4.不规则的带状瘢痕?损害不断发生,有的已愈,有的刚发,常排列成带状分布的多形损害。瘢痕亦呈带状、不规则形、束状形或桥形,高低不平。

  经过上面对瘰疬性皮肤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的介绍希望对患者能带来帮助,在此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病情多预防,如果发现的早的话就及早的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免错过好的治疗时间,身体是自己的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最新内容

热门精选